監管信息
國辦發文力促民間投資 鼓勵民資參與PPP項目
來源:上海證券報 | 時間:2017-09-20 | 0
國務院辦公廳昨日印發《關于進一步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活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支持民間投資創新發展、鼓勵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等多方面入手,進一步提振民間投資。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下半年以來,民間投資企穩回升,但近期又有放緩跡象。這可能與前期政策落實不到位有關,造成民企在壟斷行業準入以及融資等老問題上沒有感受到明顯改善。為此,國辦再度發文強調落實相關政策。
鼓勵民企進入軌道交通裝備等行業
《意見》提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支持民間投資創新發展。鼓勵民營企業進入軌道交通裝備、“互聯網+”、大數據和工業機器人等產業鏈長、帶動效應顯著的行業領域,在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時積極吸引民營企業參與。
發揮財政性資金帶動作用,通過投資補助、資本金注入、設立基金等多種方式,廣泛吸納各類社會資本,支持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大對集成電路等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重點項目的投入。支持雙創示范基地、產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高為民營企業投資新興產業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推進創新技術市場交易,縮短科技成果轉化周期,提高科技型企業投資回報水平。
此外,還鼓勵民間資本開展多元化農業投資,支持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推動民間資本與農戶建立股份合作等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對帶動農戶較多的市場主體加大支持力度。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將促進民間投資增長與經濟轉型升級相結合,鼓勵民企進入軌道交通裝備、“互聯網+”、大數據和工業機器人等高新技術領域,可以促使民間資本更新技術、更新業態參與競爭,企業轉型升級與產業挖潛提質相結合。
推動PPP項目資產證券化
《意見》還提到,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促進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增強民間投資動力。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觀分析師唐建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兩方面的措施對于促進民間投資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今年基建投資對于經濟企穩發揮了很大作用,而目前基建主要的融資渠道就是PPP,因此,國家有針對性地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他說。
一位參與PPP項目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說,由于擔心PPP項目的盈利前景,之前對相關的項目投資比較謹慎,現在政策很好地解決了這種后顧之憂。比如,《意見》中特別提到,合理確定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價格和收費標準,完善PPP項目價格和收費適時調整機制,通過適當延長合作期限、積極創新運營模式、充分挖掘項目商業價值等,建立PPP項目合理回報機制,吸引民間資本參與。
《意見》還強調,努力提高民營企業融資能力,有效降低融資成本,推動PPP項目資產證券化,鼓勵民間資本采取混合所有制、設立基金、組建聯合體等多種方式,參與投資規模較大的PPP項目。
針對企業降成本,《意見》明確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允許失業保險總費率為1.5%的地方將總費率階段性降至1%,落實適當降低企業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政策;實行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制度,用好用足標準廠房、科技孵化器用地支持政策,降低企業用能用地成本等。
著力解決融資難題
針對融資難問題,《意見》則提出,發展和豐富循環貸款等金融產品,加快建設普惠金融體系,實施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著力解決對企業抽貸、壓貸、斷貸等融資難題。發展政府支持的融資擔保和再擔保機構,鼓勵各地設立信貸風險補償基金、過橋轉貸資金池等,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
張鵬表示,針對民間資本融資難題,通過完善金融服務,有針對性地解決民間資本融資的信息難題、信用難題和抵押物難題,打出渠道獲得和費用率降低“組合拳”,降低民企融資成本,有利于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提振相關投資的回升。
今年一季度,民間投資增速一直呈現回升勢頭,二季度保持平穩增長,但步入三季度以來,民間投資增速持續回落,1月至8月民間投資增速降至6.4%,創下年內新低。
不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隨著一系列政策的落實,未來民間投資增速有望轉穩。